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高亲和力结合对之一,其结合常数高达10^15 M^-1,是已知最强的非共价生物相互作用之一。然而在许多实验流程中,我们需要断裂这种结合,本文将全面解析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解离方法。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分子量为244.31 Da。亲和素是一种从蛋清中提取的四聚体糖蛋白,分子量约为66-69 kDa。每个亲和素分子有四个生物素结合位点,两者结合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除了天然亲和素外,链霉亲和素是其更常用的变体,来自链霉菌,不含糖基化,等电点接近中性,因此非特异性结合远低于亲和素,在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中更为广泛。
在实际实验应用中,有多种情况需要断裂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结合:
原理:极度酸性或碱性条件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破坏结合位点结构
实施方案:
原理:使用化学变性剂破坏蛋白质三维结构
常用试剂:
原理:使用高浓度游离生物素竞争性取代结合的生物素
实施方案:在缓冲液中加入2-10 mM生物素,孵育30-60分钟
优点:温和,能保持生物分子活性
缺点:解离速度较慢,且系统中引入的游离生物素可能干扰后续实验
原理:破坏疏水相互作用,影响结合稳定性
常用去垢剂:
原理:高温导致蛋白质变性
条件:70-100℃加热5-15分钟
适用性:通常与SDS等变性剂联合使用,主要用于SDS-PAGE样品制备
原理:天然亲和素含有二硫键,还原剂能破坏其结构
试剂:10-50 mM DTT(二硫苏糖醇)或β-巯基乙醇
注意:此方法对不含二硫键的链霉亲和素无效
选择适当的解离方法需考虑以下因素:
需要保持生物活性:优先选择生物素竞争法或温和去垢剂法
对速度要求高:考虑使用极端pH条件或变性剂
后续实验兼容性:避免引入可能干扰后续分析的试剂
成本因素:生物素竞争法成本较高,特别是处理大量样品时
链霉亲和素与天然亲和素的差异:链霉亲和素不含糖基化且等电点接近中性,对某些解离方法的响应可能与天然亲和素不同
固定化系统的影响:亲和素/链霉亲和素若已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可能需要更强烈的解离条件
生物素化分子的稳定性:某些生物素化分子(如抗体、核酸)可能对某些解离条件敏感,需评估其稳定性
使用0.2 M甘氨酸-HCl(pH 2.5)冲洗柱床,随后立即用中性缓冲液平衡,可有效解离结合的生物素化分子并再生色谱柱。
在ELISA实验中,使用含0.1% Tween-20的PBS洗涤可部分解离非特异性结合的生物素化分子,降低背景信号。
已使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检测的PVDF膜,可用6 M尿素或1% SDS在50℃处理30分钟,去除已结合的复合物,使膜可重新探测其他目标。
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的结合虽然极其强大,但通过合适的方法可以实现有效解离。选择解离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实验目的、样品特性和后续应用需求。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将帮助研究人员更灵活地运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并在需要时成功断裂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