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有生物素吗?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吃?一篇为你揭开真相
很多注重健康的朋友,尤其是关心头发、皮肤和指甲保养的人,都听说过“生物素”这个营养素。当我们在讨论鸡蛋,特别是蛋黄时,常常会听到一些相互矛盾的说法:“蛋黄营养丰富”和“蛋黄不能多吃”。其中一个核心争议点就围绕着“生物素”展开。那么,蛋黄到底有没有生物素?为什么又会有“不能吃”的说法呢?这篇文章将为您一次性理清所有疑惑。
答案是:有,而且含量相当丰富!
蛋黄是生物素的极佳天然来源之一。生物素,也称为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充当辅酶,参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于维持健康的头发、皮肤和指甲至关重要。
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蛋黄约含有10微克左右的生物素,这几乎达到了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从补充生物素的角度来看,蛋黄不仅“可以吃”,更是非常推荐吃的健康食品。
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但它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被大多数人忽略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蛋黄本身,而在于生吃鸡蛋。
1. 元凶:生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
在生鸡蛋的蛋清中,含有一种叫做“抗生物素蛋白”的蛋白质。这种物质会与食物中的生物素在胃肠道中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无法被身体吸收的复合物。这样一来,不仅蛋黄中的生物素无法被身体利用,就连同时摄入的其他食物中的生物素也会被“绑架”,最终被直接排出体外,造成生物素的缺乏。
长期大量食用生鸡蛋,理论上可能导致生物素缺乏症,其症状可能包括:
2. 其他导致“蛋黄不能吃”的误解
除了生物素问题,人们避开蛋黄通常还有以下两个原因,但这些观念如今已被更新:
误解A:胆固醇高,对心血管不好
这是关于蛋黄最大的“冤案”。早期的研究认为膳食胆固醇会直接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但近年来的大量科学证据表明,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膳食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远小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蛋黄中富含卵磷脂,这种物质反而有助于胆固醇的代谢。目前国内外的主流膳食指南都已取消了对胆固醇的严格限制,更强调整体饮食模式的均衡。当然,对于已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等特定人群,仍需遵医嘱控制摄入。
误解B:脂肪含量高,容易发胖
蛋黄的确实含有脂肪,但一个蛋黄的脂肪含量约在5克左右,其中大部分是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蛋黄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饱腹感强,适量食用(每天1-2个)不仅不会导致发胖,反而有助于控制体重。
非常简单:加热煮熟即可!
抗生物素蛋白是一种对热非常敏感的蛋白质。通过加热烹饪(无论是水煮、煎、炒还是蒸),都能有效地使其变性失活,从而失去与生物素结合的能力。
所以,只要你吃的是煮熟的鸡蛋:
从此,你既可以享受蛋黄带来的全面营养,又无需担心生物素被破坏或胆固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