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蛋白生物素化标记后会影响表观分子量吗?一文说清原理、影响与验证
在进行蛋白生物素化标记实验时,很多研究者会有一个疑问:标记后的蛋白在SDS-PAGE或Western Blot中的分子量会变大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生物素化的方式以及你所观察的“大小”是什么。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为您全面解析。
简单来说,对于大多数常规的化学生物素化方法,在变性的SDS-PAGE胶图上,你通常看不到蛋白条带发生明显的、可观测的分子量偏移。
为什么?
这需要从两个基本原理来理解:
生物素分子本身非常小:
生物素的分子量仅为244 Da。即使一个蛋白分子上连接了多个生物素分子,总增重相对于蛋白本身(通常几万到几十万Da)来说也是微乎其微的。例如,在一个50 kDa的蛋白上连接10个生物素,总增重也仅为~2.44 kDa,这在SDS-PAGE胶图上几乎是无法分辨的。
SDS-PAGE的原理:
SDS-PAGE主要根据蛋白的多肽链长度(即氨基酸数量)来分离,并在变性条件下由SDS均匀包裹肽链,使其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生物素化修饰是一种发生在侧链(如赖氨酸的ε-氨基)上的小分子修饰,它不改变蛋白主链的长度,因此不会显著影响其在SDS-PAGE中的迁移行为。
虽然通常不影响表观分子量,但不同标记方法有其特殊性:
1. 化学偶联法(最常用)
2. 酶促生物素化(如BirA酶)
3. 生物素-亲和素/链霉亲和素复合物
在以下情况下,您可能会在胶图上看到异常:
既然大小变化不明显,我们如何确认标记成功呢?
链霉亲和素-HRP Western Blot(金标准):
凝胶迁移阻滞 assay:
功能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