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对特定分子进行追踪、检测和分离是一项核心技术。其中,体内生物素标记(In Vivo Biotin Labeling) 因其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和操作灵活性而成为一项强大且流行的工具。无论您是刚开始接触这一技术,还是希望优化现有实验方案,本指南将为您全面解析体内生物素标记的方方面面。
生物素(Biotin),又称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维生素。其标记技术的核心依赖于两对高效、特异的相互作用:
因此,体内生物素标记的本质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让目标蛋白带上“标签”,再利用细胞自身的或外源提供的生物素连接酶,将生物素分子“粘贴”到目标蛋白上。后续即可用带有荧光、酶、磁珠等报告的链霉亲和素/亲和素进行检测或富集。
体内标记意味着在活细胞或活体生物内完成标记过程,最大程度保持了蛋白质的自然状态和功能。主流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基于BirA*酶的生物素标记系统(最常用)
这是目前最特异、背景最低的方法。其主要组件包括:
标记流程:
方法二:基于生物素类似物的化学标记(非酶促)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酶和基因工程标签,适用于无法进行转染的细胞或体内模型。其原理是使用细胞可渗透的生物素类似物(如生物素酯)。
成功进行体内生物素标记后,链霉亲和素及其衍生物为您打开了多种下游应用的大门:
蛋白检测(Detection):
蛋白纯化与富集(Pull-down / Affinity Purification):
蛋白质组学(Proximity-Dependent Labeling):
Q1:标记效率低怎么办?
Q2:背景信号高怎么办?
Q3:体内(in vivo)和体外(in vitro)标记如何选择?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