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重组生物素化蛋白因其与链霉亲和素/亲和素之间超高亲和力(Kd ~ 10^-14 M)的特异性结合,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无论是用于ELISA、Western Blot、蛋白质芯片,还是Pull-down、ChIP等实验,高效、高纯度地获取目的蛋白都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将系统性地解析重组生物素化蛋白纯化的策略、流程、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为您提供一份从入门到精通的全面指南。
用户在搜索“重组生物素化蛋白纯化”时,其核心需求是希望利用该系统的独特优势来解决传统纯化方法中的痛点。主要体现在:
纯化策略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生物素化的方式:体内生物素化还是体外生物素化。
策略一:针对体内生物素化蛋白(如带有AviTag的蛋白)
这是在重组表达过程中,由宿主细胞(通常共表达BirA生物素连接酶)完成的特异性生物素化,标记效率高且位点特异。
经典三步法流程:
样品制备:
亲和捕获:
洗涤与洗脱:
策略二:针对体外化学生物素化蛋白
此法是在蛋白纯化(如通过His标签、GST标签等初步纯化)后,使用化学试剂(如NHS-LC-Biotin)对蛋白表面的赖氨酸残基进行生物素标记。标记后再进行纯化,主要是为了去除未反应的游离生物素和过度标记的蛋白聚集体。
流程简述:
亲和介质:
缓冲液:
纯度低,背景杂蛋白多:
洗脱效率低:
回收率低:
纯化后蛋白无活性:
重组生物素化蛋白纯化是一个强大而高效的技术平台。成功的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