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实验,特别是蛋白质纯化、亲和层析(如链霉亲和素纯化)或核酸检测过程中,生物素(biotin)的残留常常会干扰下游实验。超滤管(Ultrafiltration Centrifuge Tube)因其高效、便捷的特性,成为去除生物素等小分子的首选工具之一。本文将深入解析超滤管去除生物素的原理,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超滤管去除生物素的根本原理在于 分子截留(Molecular Weight Cut-Off, MWCO) 的差异,这是一种基于分子尺寸大小的物理筛分方法。
超滤膜的关键作用:
超滤管的核心部件是底部的超滤膜,膜上布有无数个微小的孔。这些孔径的大小决定了只有小于特定分子量的物质才能通过,而大于该分子量的物质则会被截留保留在上层。
生物素与目标分子的尺寸差异:
分离过程:
当我们将含有生物素和目标大分子的混合液加入超滤管并进行离心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溶液被迫通过超滤膜。
简单来说,就像一个“分子筛子”,把大的目标分子留住,让小的生物素和盐离子漏下去。
与透析、沉淀等方法相比,超滤法具有显著优势:
以将样品从含生物素的缓冲液置换到PBS中为例:
准备工作:
加样与离心:
清洗(换液):
样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