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盛夏来临,树梢间嘹亮的“知了——知了——”声便成为最具标志性的背景音。我们常统称它们为“蝉”,但您是否知道,这些小小的歌唱家其实拥有一个纷繁复杂的家族体系?通常所说的“蝉的生物素三类”,在生物学上并非指“维生素”之类的物质,而是指蝉在分类学上的三个主要科别:蝉科(Cicadidae)、螽蝉科(Tettigarctidae) 和 角蝉科(Membracidae)。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三个科的特征、代表物种以及如何区分它们,全面满足您对蝉类世界的好奇与求知欲。
这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经典的一类蝉,是鸣虫界当之无愧的明星。
螽蝉科是蝉家族中最原始、最古老的一支,堪称昆虫界的“活化石”。
角蝉科虽然名字带“蝉”,且与蝉同属半翅目,但外形与上述两类差异巨大,更容易被误认为是小虫子或荆棘。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
特征 | 蝉科 (Cicadidae) | 螽蝉科 (Tettigarctidae) | 角蝉科 (Membracidae) |
---|---|---|---|
体型 | 中到大型 (2-5厘米常见) | 中型 | 非常小型 (通常1-2厘米) |
最显著特征 | 洪亮的鸣叫声 | 翅膀平铺/斜盖,不鸣叫 | 前胸背板有怪异角状突起 |
翅膀状态 | 休息时屋脊状叠于背上 | 休息时平铺或斜盖于背上 | 休息时覆于背上,但常被巨大前胸背板遮盖 |
常见度 | 极常见 | 极罕见 (仅澳大利亚等地) | 较常见 (需细心观察) |
总而言之,下一次当您听到夏日的蝉鸣时,可以知道那正是蝉科成员在纵情高歌。而如果您在植物上看到一个长相奇特、安静不动的小“犄角”,那很可能就是善于伪装的角蝉。至于古老的螽蝉,则更像是存在于百科全书和博物馆中的传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