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下一代测序(NGS)相关文献或实验方案时,“生物素”这个词会频繁出现。无论是“生物素标记的探针”、“链霉亲和素磁珠”还是“液相捕获”,它都是许多高端测序技术的核心基石。那么,这个关键的“生物素”究竟是什么成分?它在测序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简单来说,生物素(Biotin),也被称为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
从化学成分上看,它是一个由脲基环和噻吩环融合而成的杂环羧酸。这个结构看似复杂,但我们可以抓住其两个关键部分来理解它的功能:
最关键的特性在于: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之间的结合作用是目前已知的最强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结合常数(Kd)高达10^-15 mol/L,这种结合具有极高的特异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几乎不受酸碱度、温度、有机溶剂和变性剂的影响)。
总结:测序中所用的生物素,其本质是一种维生素分子。它通过其羧基“抓住”需要标记的核酸序列,再通过其脲基环“钩住”链霉亲和素,从而搭建起分离和富集目标的桥梁。
NGS技术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从复杂的遗传背景中高效、准确地捕获我们感兴趣的基因片段。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完美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生物素在测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富集”和“捕获”环节,主要有以下两种主流方式:
1. 液相杂交捕获(Liquid-phase Hybridization Capture)
这是目前最主流的靶向测序方案(如外显子组测序、基因Panel测序)所采用的技术。
2. 基于磁珠的文库纯化与筛选
这在建库过程中非常常见,例如:
对于研究者而言,通常不需要直接购买生物素原料,而是选择成熟的商业化产品:
生物素,作为一种天然的小分子维生素,凭借其与链霉亲和素之间无可匹敌的结合强度和特异性,成为了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分子钩”。它是实现精准靶向捕获、高效文库纯化和复杂样本处理的关键工具。理解它的成分和工作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实验、解读结果并 troubleshooting,从而更有效地从海量的基因数据中挖掘出宝贵的生物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