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高通量测序(NGS)相关文献或实验方案时,“生物素”这个词会频繁出现。它总是与“富集”、“抓取”、“探针”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魔法抓手”角色。那么,这个在测序中不可或缺的生物素,究竟是什么成分?它又是如何工作的?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简单来说,测序中使用的生物素(Biotin)本身就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也被称为维生素B7或维生素H。
但从化学角度来看,我们通常指的是生物素化的衍生物。关键在于“化”这个字,这意味着生物素分子被通过一个化学链接臂(Linker)共价连接到了另一个分子上,从而创造出一个“标记工具”。
它的核心化学成分结构包括:
因此,当您在测序 protocols 中看到“biotinylated dNTPs”或“biotinylated probes”时,指的就是:
测序技术可以选择多种标签分子,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因其无与伦比的优势成为了金标准:
生物素在测序的多个关键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文库制备中的富集和目标区域捕获。
1. 文库制备富集(Library Preparation Enrichment)
2. 目标区域捕获(Target Enrichment)
这是生物素应用最广的场景,主要用于外显子测序、基因Panel测序等。
虽然生物素系统非常强大,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