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细胞表面生物素”是一个至关重要且高频出现的概念。它不仅是细胞自身的天然组成部分,更被科学家们巧妙地开发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检测、分离、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细胞表面生物素的方方面面。
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需要将其拆解为两部分:
生物素是什么?
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它是体内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在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中起关键作用。但从工具的角度看,它最著名的特性是其与亲和素 或链霉亲和素 之间具有超高亲和力(Ka ~ 10^15 M⁻¹)的结合能力,这种结合是已知最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且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它为何会出现在细胞表面?
细胞表面的生物素分为两类:
细胞表面生物素本身不是一个特定的蛋白,而是一种修饰状态。任何暴露在细胞外的、带有可修饰基团(如赖氨酸的ε-氨基)的膜蛋白都有可能被生物素标记。常见的被标记蛋白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素标记是非特异性的,它会标记所有可及的表面蛋白。如果需要特异性标记某一种蛋白,则需要使用抗体-生物素复合物等更特异的方法。
将生物素连接到细胞表面,相当于给细胞穿上了一件带有“万能挂钩”(生物素)的外衣。而链霉亲和素/亲和素则是一个“超级抓手套”。这套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 带来的优势是革命性的:
基于上述优势,细胞表面生物化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 labs 的标配技术:
细胞分选与纯化:
检测与成像:
蛋白质研究:
靶向治疗与药物递送:
一个典型的实验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