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表面生物素化是一种强大且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富集和研究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如受体、通道、粘附分子等)。无论您是刚刚接触此技术的新手,还是希望优化实验方案的资深研究者,本文都将为您提供一份从原理、试剂选择、详细步骤到疑难解答的全面指南。
1. 核心原理:
该技术利用生物素(Biotin) 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之间超高亲和力(Kd ~10⁻¹⁵ M)的结合特性。首先使用带有活性基团(如NHS酯)的生物素衍生物(Biotinylation Reagent)与细胞表面蛋白质的游离氨基(-NH₂,主要来自赖氨酸)共价结合,从而将生物素“标签”标记到膜蛋白上。随后,利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或琼脂糖珠,即可高效、特异地抓取并分离这些被标记的蛋白。
2. 主要应用目的:
选择合适的生物素化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分为两大类:
水溶性试剂(如Sulfo-NHS-SS-Biotin):
膜透性试剂:
总结:对于绝大多数细胞表面蛋白研究,建议选择不可穿透膜的、带有可切割linker的Sulfo-NHS-SS-Biotin。
其他材料:
重要提示: 整个标记过程请在冰上或4°C操作,以抑制内吞作用,保证标记的特异性。
第一步:实验前准备
第二步:清洗细胞
第三步:生物素化反应
第四步:终止反应
第五步:细胞收集与裂解
第六步:链霉亲和素沉淀(Pulldown)
问题1:背景高或非特异性结合严重。
问题2:信号弱或无信号。
问题3:胞内蛋白被标记。
问题4:多条非目标条带。
严谨的实验必须设置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