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因子检测领域,尤其是高灵敏度的免疫分析中,“生物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当您搜索这个关键词时,很可能正致力于优化实验、提升检测灵敏度,或试图理解试剂盒背后的原理。本文将全面解析生物素在细胞因子检测中的作用,解答您可能关心的所有核心问题。
生物素(Biotin),又称维生素H或维生素B7,本身是一种小分子维生素。它之所以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明星分子”,主要归功于它与亲和素(Avidin) 或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之间近乎不可逆的、超高亲和力的结合能力(Kd ≈ 10^-15 M)。
这种结合力比大多数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要强上百万倍,且一个亲和素分子拥有四个生物素结合位点。这种特性被巧妙地应用于检测系统中,主要带来以下几大优势: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因子检测平台:
一个典型的基于生物素的细胞因子检测流程如下:
使用生物素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失败:
内源性生物素干扰(Endogenous Biotin):在某些组织(如肝、肾、乳腺)或使用某些实验动物(如小鼠)的血清样本中,可能存在内源性生物素,它会与后续加入的链霉亲和素结合,导致高背景或假阳性。
试剂匹配与浓度优化:生物素化抗体的滴度和酶标链霉亲和素的浓度需要根据说明书或通过预实验进行优化,浓度过高会导致背景高,过低则灵敏度不够。
选择链霉亲和素而非亲和素: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相较于源自蛋清的亲和素(Avidin),几乎没有糖基化且等电点接近中性,因此非特异性结合更少,背景更低,是当前更优的选择。
虽然生物素系统非常强大,但也有替代方案:
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