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我们常常关注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宏量营养素,却容易忽略一些看似微量却至关重要的营养素,生物素(Biotin,也称维生素H或维生素B7)就是其中之一。过去,生物素因其在蹄壳健康上的作用而被熟知,但现代研究表明,它的功效远不止于此。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生物素在猪饲料中的重要性、缺乏症状、适宜添加量及如何科学选择,帮助您更好地利用这一“多面手”营养素,提升养殖效益。
生物素作为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关键代谢过程。其对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蹄部健康,降低跛行和淘汰率:这是生物素最广为人知的功能。它能显著改善蹄壳的硬度和完整性,减少蹄裂、蹄壳出血和糜烂,有效降低因蹄部问题导致的跛行、疼痛、采食量下降,乃至种猪提前淘汰的风险,尤其对限位栏饲养的母猪至关重要。
改善繁殖性能,提升母猪生产效益:大量研究证实,补充足量生物素可以:
促进皮肤和被毛健康:生物素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粗糙、出现皮炎(特别是肩部)和褐色分泌物(脂溢性皮炎),被毛杂乱、褪色、易脱落。补充足量生物素可使皮肤红润、被毛顺滑光亮,这也是猪群健康状况良好的外观体现。
提高生长性能:虽然对生长育肥猪的效果不如对种猪明显,但生物素通过参与营养物质代谢,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特别是在饲料原料中生物素利用率不高或存在抗营养因子(如某些霉变)的情况下,补充生物素的经济回报依然可观。
猪自身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一部分生物素,但在高密度、高生产性能的现代养殖模式下,自身合成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缺乏生物素时,猪群会表现出渐进性的症状:
特别注意:某些饲料原料(如小麦、大麦)中的生物素利用率较低,而饲料霉变(产生霉菌毒素)也会干扰生物素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即使配方中计算值“足够”,实际也可能出现缺乏症。
生物素的需要量受品种、生产阶段、饲养管理、健康 status 等因素影响。NRC(2012)推荐的需要量仅能防止缺乏症,而要发挥其最大生产潜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实际添加量通常远高于最低需要量。
以下是生产中的常用添加参考范围(单位:毫克/公斤饲料):
建议:最科学的做法是咨询专业的动物营养师,根据您的具体饲料配方和养殖目标确定最经济有效的添加量。
市场上的生物素产品主要有两种形式:
纯品生物素:纯度极高,通常为2%的预混剂(即每公斤产品含20克纯生物素)。这是因为纯生物素是极微量的白色粉末,直接添加无法混合均匀。2%预混剂便于在饲料中准确计量和均匀混合,稳定性好,是大型饲料厂和养殖场的首选。
复合维生素预混料:大多数预混料中都含有生物素,但其含量通常是满足“防止缺乏症”的基本水平。若希望获得上述的“优化生产性能”效果,往往需要在预混料基础上额外添加。
选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