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生物素化是一种将生物素(Biotin)分子共价连接在目标物质(如蛋白质、抗体、核酸、细胞或纳米材料)表面的生物化学技术。这一技术凭借其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核心优势,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将深入浅出地剖析表面生物素化的原理、方法、步骤及应用,为您全面解答关于该技术的所有疑问。
表面生物素化的根本原理在于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Avidin)或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之间超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分子胶水”:生物素与亲和素:
生物素化的本质:
表面生物素化就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生物素的戊酸侧链“嫁接”到目标分子或颗粒的表面。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生物素化试剂(交联剂)来完成。
根据目标物表面官能团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生物素化试剂和策略。
氨基的生物素化(最常用):
利用目标分子表面(如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丰富的伯氨基(-NH₂)进行反应。
巯基的生物素化:
针对含有半胱氨酸残基(含-SH)的蛋白质。
羧基的生物素化:
针对表面含羧基(-COOH)的分子或材料(如某些纳米颗粒、聚合物)。
其他方法:
一个典型的蛋白质生物素化实验流程如下:
反应体系准备:
反应:
纯化:
鉴定与定量:
表面生物素化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需要高亲和力捕获与检测的场景。
免疫检测(ELISA, Western Blot, IHC):
亲和纯化:
细胞分选与流式细胞术:
诊断与药物靶向:
分子生物学与纳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