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体外诊断和药物研发领域,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因其无可比拟的高亲和力和多级放大效应,成为了分子检测和捕获的“黄金标准”。而这一切的基础,在于如何高效、特异地将生物素分子“安装”到目标分子或颗粒的表面,即“表面生物素标记”。
当您搜索这个关键词时,很可能正面临实验方案选择的关键节点。本文将系统梳理表面生物素标记的四种主要情况,深入分析其原理、步骤、优缺点及典型应用,助您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这是最常见、最经典的标记场景,旨在将生物素连接到抗体或其他蛋白质上,用于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流式细胞术等后续检测。
用于制备非放射性标记的探针,广泛应用于Northern/Southern Blot、基因芯片、原位杂交及新一代测序(NGS)的文库制备。
用于分离、追踪或分析细胞表面蛋白,是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用于构建基于微球的检测体系(如Luminex xMAP技术)或亲和纯化系统,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接,将目标分子固定到微球上。
标记对象 | 核心试剂 | 主要特点 | 典型应用 |
---|---|---|---|
蛋白质/抗体 | NHS酯类生物素 | 标记位点随机,需优化比例 | ELISA, WB, IHC |
核酸 | Biotin-dNTP, 生物素引物 | 可末端或掺入标记 | 分子杂交, NGS |
细胞膜 | 磺基-NHS-生物素 | 膜不透性,活细胞标记 | 流式分选, 膜蛋白研究 |
固相载体 | 双功能交联剂 | 表面修饰,稳定均一 | 多重检测, 亲和纯化 |
如何检测生物素标记是否成功?
生物素标记后为什么要去除游离生物素?
选择NHS-Biotin还是Sulfo-NHS-Bio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