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生物素化作用是指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链霉亲和素之间具有极高亲和力的特性,将生物素分子共价连接到目标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或颗粒(如细胞、微球)上的化学修饰过程。经过生物素化标记的分子,即可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与带有标记物(如荧光基团、酶、同位素、胶体金等)的亲和素/链霉亲和素进行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分离、纯化或追踪。
其核心原理是一个“桥梁”作用:目标分子 - 生物素 - 亲和素 - 检测标记物。
在生命科学、医学检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我们经常需要检测极微量的目标分子,或者从复杂的混合物中精准地“钓”出特定成分。而实现这一高难度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便是标记生物素化作用。本文将全面解析这一强大工具,带您了解其核心原理、广泛应用和实验中的关键考量。
标记生物素化作用的非凡能力,源于生物素(Biotin,维生素H)和亲和素(Avidin)/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之间独一无二的相互作用。
链霉亲和素 vs. 亲和素:早期主要使用从鸡蛋清中提取的亲和素,但它偏酸性的等电点容易导致与非靶分子的静电吸附(高背景),且本身是糖蛋白。链霉亲和素来自链霉菌,无糖基化、等电点接近中性,因此非特异性结合远低于亲和素,已成为当今大多数实验的首选。
根据目标分子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标记策略:
该技术因其卓越性能,已成为现代生物实验室的标配:
免疫检测(ELISA, Western Blot, IHC/IF):
分子杂交(Southern, Northern, FISH):
亲和纯化:
流式细胞术(FACS):
诊断与药物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