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法(Labeled Avidin-Biotin Technique)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检测与放大技术之一。基于生物素(biotin)与亲和素(avidin)或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之间极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免疫组化、ELISA、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分子杂交等众多领域。本文将系统介绍其工作原理、实验步骤、应用场景及常见问题。
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法是一种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的高亲和力(KD≈10^−15 M)结合特性,对目标分子进行检测和信号放大的技术。该系统主要包括:
由于其极高的结合常数和稳定性,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信噪比。
a. 样本制备:石蜡切片脱蜡、水化,或冷冻切片固定;
b. 抗原修复:采用热修复或酶修复法暴露抗原表位;
c. 封闭:使用血清或BSA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d. 一抗孵育;
e. 生物素标记二抗孵育;
f. 标记亲和素/链霉亲和素孵育(如HRP-Streptavidin);
g. 显色/荧光检测;
h. 复染、封片与观察。
应用领域 | 具体技术 | 优点 |
---|---|---|
免疫组织化学(IHC) | 检测组织切片中的抗原表达 | 高灵敏度,低背景 |
Western Blot | 检测蛋白条带 | 信号强,曝光时间短 |
ELISA | 定量检测溶液中的抗原 | 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 |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 细胞表面/内抗原标记 | 多色搭配灵活 |
核酸杂交(FISH/ISH) | 定位DNA或RNA | 信噪比高,稳定性好 |
蛋白纯化 | 生物素化标签纯化 | 结合牢固,洗脱条件温和 |
非特异性染色
背景过高
信号弱或无信号
组织切片脱落
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法因其卓越的灵敏度与稳定性,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检测的“金标准”之一。随着纳米材料、多组学技术与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的发展,该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如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结合的新型信号放大策略在单分子检测和精准诊断中展现出广阔前景。
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其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流程并具备 troubleshooting 能力,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建议在实验前充分设计对照,合理选择直接与间接策略,以实现高效、特异的检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