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医学诊断和生物技术领域,“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方法”是一项至关重要且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无论是高效的ELISA检测、精确的免疫组化染色,还是高灵敏度的Western Blot,其背后往往都有这套强大系统的身影。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为您解析该方法的原理、常见策略、操作步骤、优势局限以及典型应用,帮助您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该方法的核心基于两种物质:
生物素(Biotin):一种小分子的维生素(维生素B7或维生素H),分子量仅为244 Da。其结构中的脲基环是与亲和素结合的关键部位。生物素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化学方法偶联到抗体、核酸、酶或其他分子上,这个过程称为生物素化(Biotinylation)。生物素化的分子几乎不会影响其原有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亲和素(Avidin)和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简单来说,该方法就是利用生物素和亲和素之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超强结合能力,将检测系统“放大”和“桥接”起来。
根据标记对象的不同,主要有三种经典的实验策略:
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法(Labelled Avidin-Biotin, LAB)
桥联亲和素-生物素法(Bridged Avidin-Biotin, BAB)
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vidin-Biotin Complex, ABC)——最常用
策略选择流程图:
[一抗与靶抗原结合] → [生物素化二抗与一抗结合] → (选择分支)→ {LAB法:加入酶标链霉亲和素} | {ABC法:加入预制的ABC复合物}
优势:
局限性:
Q: 如何选择亲和素还是链霉亲和素?
Q: 如何避免内源性生物素的干扰?
Q: ABC复合物需要提前多久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