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化学实验中,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因其极高的亲和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纯化和捕获目标分子。然而,实验完成后或过程中,如何有效、彻底地去除标记后的生物素,常常成为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尤其是在进行质谱分析、功能研究或重复利用样品时。本文将全面解析去除标记生物素的多种方法,助您针对不同场景选择最佳策略。
在探讨“如何去除”之前,明确“为何去除”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方法的选择。
去除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生物素标记的对象(如小分子、蛋白质、核酸、细胞)和实验目的。以下是几种经过验证的核心方法:
这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的物理分离方法。
这是最常用的快速脱盐和去除小分子的方法。
这是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本身的高亲和力特性进行反向去除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从复杂混合物中去除生物素化分子。
这是最彻底的去除方法,但需要在标记之初就进行规划。
应用场景 | 推荐方法 | 关键考量 |
---|---|---|
去除游离的、未反应的生物素 | 透析、超滤、脱盐柱 | 快速、成本低,首选脱盐柱。 |
从混合物中去除生物素化污染物 | 亲和捕获法(链霉亲和素珠) | 高效、特异,但目标分子会丢失。 |
回收非生物素化的目标组分 | 亲和捕获法(链霉亲和素珠) | 上清液即为所需组分。 |
从固相支持物上回收生物素化目标分子 | 可切割生物素法(DTT/酶/光裂解) | 需预先使用可切割生物素试剂,是质谱样品制备的金标准。 |
处理大量样品 | 大型透析装置或连续流超滤 | scalability(可扩展性)是关键。 |
最佳实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