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为了头发更浓密、指甲更坚固而选择服用生物素补充剂。然而,网络上也流传着“吃生物素会导致白血病”的说法,让不少人感到担忧和困惑。今天,我们就来彻底厘清这个问题,用科学证据给您一个明确的答案。
首先,给您一颗定心丸: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科学研究或临床证据表明,按推荐剂量服用生物素(一天一粒)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这种担忧很可能源于对“生物素”和“白血病”这两个词的误解或虚假信息的传播。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彻底打消您的顾虑。
生物素(Biotin),也称为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这意味着身体无法大量储存它,多余的生物素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辅酶,参与我们身体内的多种新陈代谢过程,特别是:
人体对生物素的需求量其实很小。普通成年人每天的适宜摄入量(AI)约为30微克(mcg)。而市面上常见的一款生物素补充剂,一粒的剂量通常在1000微克(1毫克)到10000微克(10毫克)之间,这个剂量远高于日常所需,但仍在公认的安全范围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俗称“血癌”。其根本原因是造血干细胞(骨髓中的幼稚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这些细胞恶性增殖、分化受阻和凋亡受阻。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白血病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请注意,这个清单里**完全没有“维生素摄入”**这一项。生物素作为一种人体必需且无法自身合成的水溶性维生素,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风险因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呢?推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虽然生物素不会导致白血病,但服用前仍需注意以下两点:
可能干扰实验室检测结果:这是服用高剂量生物素最需要警惕的问题。高浓度的生物素会严重干扰许多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的免疫检测项目,导致甲状腺功能(如甲亢/甲减)、心肌酶谱(如心梗标志物)和激素水平等关键指标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在任何抽血检查前,至少停用高剂量生物素2-5天,并务必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补充剂。
按需补充,过量无益:除非有明确的缺乏症或被医生建议,否则大多数人通过均衡饮食(摄入鸡蛋、坚果、肝脏、三文鱼、牛油果等)即可获得足够的生物素。超高剂量(如每天超过5000微克)的长期安全性数据仍然有限,且可能带来上述的检测干扰问题,因此不建议盲目超大剂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