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在搜索“异生物素”这个词时,很可能是在学术文献、健康科普或环境报告中遇到了这个术语,并对它的确切含义和影响产生了疑问。简单来说,“异生物素”并非指单一物质,而是一个总称,主要涵盖三大类外源性化学物质。本文将为您彻底厘清这个概念,并深入探讨其与我们生活、健康的关系。
“异生物素”的英文是“Xenobiotic”,源于希腊语“xenos”(外来的)和“bios”(生命)。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那些“存在于生物体内,但并非该生物体正常组成成分,也非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它们通常由外界引入,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异生素
这是最狭义和常见的理解。指人造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它们被特意设计或产生来用于特定的工业、农业或医疗目的。但其对非目标生物(包括人类和野生动物)常常具有毒性。
异型生物质
这个概念更侧重于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异型生物质是指能被生物体内的代谢酶系统(特别是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识别并代谢的物质,无论其来源是天然还是人工。
生物异源物质
这个概念的范围最广,它包含了所有存在于生物体内部环境中的外来化学物质,无论其来源、是否有生物活性或是否被代谢。
简单总结三者的关系:异生素是人造的有活性的化学物;异型生物质是能被机体代谢的化学物;生物异源物质是所有类型的外来化学物,是前两者的超集。在日常使用和绝大多数语境下,这三个术语常被混用,其核心都指向“外来潜在有害物质”。
异生物素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侵入我们的身体:
这些物质一旦进入人体,肝脏和肾脏就成为主要的“解毒和清理中心”。然而,当摄入量超过身体的代谢能力,或某些物质难以被降解时,就会带来多重健康风险:
完全避免异生物素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大幅减少暴露风险:
把好“入口”关
改善生活环境
增强身体自身的解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