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实验(如蛋白纯化、体外结合 assay、测序文库制备)中,生物素(biotin)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的结合系统被广泛应用。然而,实验后期常常需要将游离的生物素(或小分子生物素标记物)与目标大分子(如蛋白质、抗体、核酸复合物)分离开来。这时,超滤管(Ultrafiltration Centrifugal Devices)就成了一种高效、快捷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利用超滤管除去生物素,并解答您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关键问题。
超滤法的核心原理是分子大小分离。超滤管底部装有超滤膜,膜上具有特定孔径的微孔(例如 3kD, 10kD, 30kD, 50kD, 100kD)。
因此,当我们选择一个合适孔径的超滤管(例如,截留分子量 MWCO 为 10 kDa)进行离心时,大分子目标物会被截留在上层,而小分子的生物素和盐离子等则会穿过膜进入滤出液,从而实现近乎完全的分离。
相较于其他方法(如透析、沉淀),超滤管的优势在于:
以下是一个通用且详细的实验流程,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条件进行调整。
准备工作:
加样与离心:
缓冲液置换(洗涤):
样品回收:
Q1: 如何确保生物素被彻底去除干净了?
Q2: 为什么我的样品回收率很低?
Q3: 离心过程中速度变慢或不滤了怎么办?
Q4: 超滤法和透析法去除生物素,哪个更好?
使用超滤管去除生物素是一种基于分子量大小分离的高效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