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和医学检测领域,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因其极高的亲和力与灵活性,已成为标记、检测和分离生物分子的“黄金标准”工具。其中,“生物素探针发光”技术更是将这一系统的灵敏度推向了极致。无论您是初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还是需要优化实验方案的资深技术员,理解其详细步骤与背后原理都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全面拆解生物素探针发光的全过程,并深入探讨其核心要点。
在深入步骤之前,我们必须理解其核心原理。这个过程就像一个精密的“寻宝游戏”,包含三个关键角色:
发光流程简图:
目标分子 → 生物素化探针识别 → 链霉亲和素-酶连接物结合 → 加入化学发光底物 → 酶催化底物发光 → 检测信号
整个发光过程,就是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一对一”的高效、稳定结合,将信号报告系统精准地引导至目标位置,并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可检测的光信号。
以下是基于化学发光法的经典实验步骤,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样品制备与固定
第二阶段:生物素化探针的识别与结合
3. 孵育一抗: 加入针对目标分子的特异性一抗,让其与目标抗原充分结合。然后彻底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4. 孵育生物素化二抗: 加入生物素标记的二抗(针对一抗种属的二抗),让其与一抗结合。再次彻底洗涤。(注:若一抗本身已是生物素化抗体,此步可省略)
第三阶段:信号放大系统的构建
5. 孵育链霉亲和素-酶结合物: 加入预先制备好的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 或 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 结合物。链霉亲和素会迅速、牢固地抓住上一步中生物素化二抗上的生物素分子。通过这一步,酶被精准地定位到了目标分子所在的位置。洗涤至关重要,必须彻底去除未结合的酶结合物。
第四阶段:化学发光反应与信号检测
6. 配制与添加化学发光底物: 根据所使用的酶,新鲜配制相应的化学发光底物。
* 对于HRP: 常用底物为鲁米诺 及其衍生物,并加入过氧化氢 作为底物。在HRP催化下,鲁米诺被氧化并发光。
* 对于AP: 常用底物为CDP-Star 或 Lumi-Phos 等,在AP的催化下会分解并发光。
7. 孵育与信号捕获: 将底物均匀添加到反应体系中,在暗室中孵育片刻。酶会持续催化底物反应,产生光子。立即使用化学发光成像仪、酶标仪或X光胶片进行信号的捕获和记录。信号强度与目标分子的量成正比。
第五阶段:数据分析
8. 利用仪器配套软件或图像分析软件,对捕获的光信号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得出最终实验结果。
选择生物素与亲和素系统:
优化封闭步骤:
控制洗涤强度:
化学发光底物的使用:
问题一:信号弱或无信号
问题二:背景信号过高
问题三:信号“淬灭”或衰减过快
生物素探针发光技术广泛应用于:
其核心优势在于: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