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生物素标记的探针经过退火制备后,能否在后续实验中保持高活性和稳定性,其保存条件是关键。搜索“生物素探针退火后保存”的用户,核心诉求是确保这份珍贵的试剂在存放期间不发生降解、聚集或活性丧失,从而保证下游实验(如Northern blot、原位杂交、亲和纯化等)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
本文将系统性地解答您关于生物素探针退火后保存的所有疑问,涵盖保存条件、缓冲液选择、期限以及使用前的处理,助您万无一失。
退火后的生物素探针是双链DNA(或RNA)结构,其保存的目标是:
1. 保存温度:-20°C 或 -80°C
关键提示:务必避免反复冻融! 冰晶的形成和融化过程会物理剪切核酸链并破坏双链结构。
2. 保存缓冲液的选择
退火后的探针不应溶于纯水中保存。必须使用适当的缓冲液:
TE缓冲液(推荐):
SSC缓冲液:
3. 分装:至关重要的步骤
为了防止反复冻融对探针造成的损害,分装保存是必须的操作。
如何判断保存的探针是否失效?
当您从冰箱中取出探针准备使用时:
问:可以放4°C冰箱保存吗?
问:保存缓冲液中的EDTA会影响下游酶反应吗?
问:探针浓度对保存有影响吗?
为了确保您的生物素探针在退火后能长期保持最佳性能,请遵循以下黄金法则:
使用TE缓冲液(pH 8.0)溶解,进行充分分装,然后于-20°C或-80°C冷冻保存,并严格避免反复冻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