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这个关键词的用户,很可能是在进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或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核心需求可以拆解如下: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将生物素与特定的酶(常作为辅基或报告分子)共价连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测、蛋白质纯化、亲和层析和生物传感器构建的关键技术。生物素(Biotin)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之间具有超高亲和力,这种结合是已知最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辅基酶与生物素的连接步骤、原理、注意事项及下游应用。
在开始实验前,理解其原理至关重要。
连接的目的: 将生物素“安装”到酶分子上,从而创建一个“生物素化酶”。这个修饰后的酶可以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桥接,与任何被链霉亲和素标记的靶分子(如抗体、核酸、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由于一个链霉亲和素有四个结合位点,这种系统允许强大的信号放大和多价连接。
最常见的连接方法是使用化学交联剂,特别是NHS-酯活化生物素 衍生物。以下是基于此方法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1. 实验前准备:试剂与设备
2. 操作流程
步骤一:溶解生物素试剂
将购买的生物素-NHS酯粉末用无水DMSO溶解,配制成高浓度的储存液(如10-20 mM)。临用前配制,避免水解。
步骤二:计算投料摩尔比
这是成功的关键。通常,生物素与酶的摩尔比需要优化,建议起始比例为 10:1 到 20:1(生物素 : 酶)。
步骤三:进行连接反应
步骤四:终止反应与纯化
反应结束后,必须去除未反应的游离生物素。
步骤五:产物鉴定与保存
验证方法:
下游应用:
问题:连接后酶活性大幅下降。
问题:标记效率低,背景信号弱。
问题:非特异性背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