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化学、药物研发和代谢组学等领域,生物素(维生素B7/H)因其与链霉亲和素/亲和素之间超高亲和力的结合,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分子工具。而“生物素同位素”正是将生物素与同位素标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深入揭示生命过程奥秘的强大探针。当您搜索这个关键词时,背后可能隐藏着对以下几个核心问题的探寻:
本文将围绕这些核心需求点,对生物素同位素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讲解。
生物素同位素主要分为两大类:稳定同位素标记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1. 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生物素
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其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自发衰变。它们通过引入与天然原子在质量上的差异,主要被用于质谱(MS)为基础的定量分析。常见的标记位点和种类包括:
氘标记生物素: 这是最常见和最经济的稳定同位素形式。
碳-13和氮-15标记生物素: 这些标记提供了更高的质谱检测特异性和准确性。
2.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素
放射性同位素会自发衰变并释放出射线,主要用于示踪、检测和结合实验。
³H-标记生物素(氚标记生物素):
¹⁴C-标记生物素:
选择哪种生物素同位素,完全取决于您的实验目标:
实验目的 | 推荐的同位素类型 | 理由 |
---|---|---|
蛋白质/靶点的绝对定量 | 稳定同位素(如生物素-d7) | 与天然生物素在化学性质上完全一致,但在质谱中有明确的质量差,是完美的内标物质,可用于建立精准的校准曲线。 |
代谢流分析 | 稳定同位素(¹³C, ¹⁵N-标记) | 能够追踪生物素或其标记的分子在细胞或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转化速率,通过质谱检测同位素丰度的变化来解析代谢网络。 |
亲和力、结合常数(KD)测定 | 放射性同位素(³H-生物素) | 通过测量与固定化受体(如亲和素)结合前后的放射性强度,可以非常精确地计算出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
高通量筛选、基于放射性的检测 | 放射性同位素(³H-生物素) | 液闪计数是一种灵敏且可靠的检测手段,适用于筛选能与生物素化分子竞争的化合物。 |
常规Pull-down/亲和纯化后的检测 | 通常不需要同位素 | 通常使用酶联亲和素/链霉亲和素(如HRP标记)进行化学发光或显色检测更为方便、安全。 |
定量蛋白质组学:
在研究生物素化的蛋白质或多肽(如使用生物素标记的抗体或探针进行富集)时,在样品处理前加入已知量的生物素-d7作为内标。在质谱分析中,通过比较内标和目标生物素化肽段的信号强度,即可实现对目标蛋白的绝对定量,消除了样品处理和仪器波动带来的误差。
药物靶点 engagement 分析:
在药物研发中,需要确认药物是否与预期的靶点蛋白结合。可以将靶点蛋白与³H-生物素标记的竞争性配体共同孵育,然后加入待测药物。如果药物能与靶点结合,则会与³H-生物素配体竞争,导致检测到的放射性信号降低,从而证明药物的靶点 engagement。
代谢途径研究:
给细胞或模型动物喂食¹³C-标记的生物素,然后利用质谱技术追踪¹³C原子在体内各种代谢产物(如有机酸、氨基酸)中的出现和分布。这可以帮助科学家绘制出生物素参与的具体代谢图谱,以及相关疾病的代谢异常。
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系统表征:
使用³H-生物素是测定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超高亲和力(KD ~ 10⁻¹⁵ M)的“金标准”方法。通过滴定结合和离心过滤或凝胶过滤分离,可以精确测定结合与游离的配体浓度,从而计算出准确的亲和常数。
获取来源:
安全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