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感到头痛、牙痛、肌肉酸痛或备受关节炎困扰时,医生或药师常常会推荐一类名为“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这个名字听起来专业又复杂,但它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药物之一,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萘普生等都属于这个家族。那么,它究竟如何起效?有哪些独特的作用特点?使用时又需要注意什么?本文将为您全面揭晓。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远不止于止痛,其名字本身就揭示了它的三大核心特点:
“非甾体”——与激素划清界限
这是它最根本的身份标识。“甾体”通常指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泼尼松等),这类药物虽然抗炎效果强大,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非甾体抗炎药则完全不同于激素结构,避免了激素的许多潜在风险,如免疫抑制、代谢紊乱等,使其成为更安全、适用于长期管理的抗炎镇痛选择。
“抗炎”——直击炎症根源
这是它与普通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的关键区别。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消除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它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PGs) 的生成。前列腺素是引发炎症、疼痛和发热的关键介质。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扭伤等由炎症引起的疼痛,NSAIDs效果显著。
“解热”与“镇痛”——快速缓解症状
总结其作用特点: 兼具抗炎、镇痛、解热三大功效,且非激素类,是治疗炎症性疼痛的首选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其所有特点和副作用的根源。它们主要通过抑制COX酶来发挥作用。而人体内主要有两种COX酶:
传统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阿司匹林) 对COX-1和COX-2的抑制没有选择性。在抑制COX-2达到抗炎镇痛效果的同时,也抑制了COX-1,这就导致了其最常见的副作用——胃肠道损伤,如胃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
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而被研发出来。它们能更有选择性地抑制COX-2,从而在保证抗炎镇痛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胃肠道副作用的风险。但这类药物又可能带来心血管风险升高的新问题。
基于以上特点,NSAIDs广泛应用于:
常见药物一览: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尽管NSAIDs是家庭常备药,但其安全性不容忽视。
Q:非甾体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有什么区别?
Q:痛经时吃布洛芬,为什么感觉比吃别的止痛药效果好?
Q:我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非甾体抗炎药?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