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实验技术中,信号放大系统是决定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的ABC或LSAB系统是主流选择。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升,非生物素检测系统 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日益受到青睐。本文将全面解析什么是非生物素检测系统,其核心优势何在,以及如何在您的实验中有效应用它。
顾名思义,非生物素检测系统是一种不依赖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亲和素结合的信号放大系统。它完全避免了在实验体系中引入外源性生物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由内源性生物素引起的非特异性背景问题。
传统生物素系统的工作流程为:
一抗 → 生物素标记的二抗 → 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 → 显色底物。
而非生物素系统的工作流程为:
一抗 → 酶标记的二抗(或通过聚合物技术连接多个二抗和酶) → 显色底物。
非生物素检测系统主要基于两大类技术:
酶标聚合物系统
这是目前最主流、应用最广泛的非生物素技术。其核心是一个惰性的、高分子的聚合物骨架(如葡聚糖),这个骨架上共价连接有大量的二抗分子和大量的酶分子(如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或AP碱性磷酸酶)。
酶标二抗系统
这是最为直接和简单的非生物素系统,即二抗上直接共价标记了酶分子。
选择非生物素检测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生物素系统固有的以下几个痛点:
彻底消除内源性生物素干扰
这是最重要的优势。肝脏、肾脏、乳腺等许多组织中富含内源性生物素。在使用生物素系统时,即使进行了封闭,这些内源性生物素仍会与后续加入的链霉亲和素结合,导致广泛的背景着色和假阳性结果。非生物系统从根本上切断了这一干扰途径。
获得更低背景和更高信噪比
由于无需引入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这些额外的反应层,整个检测流程更为简洁,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更少,因此通常能获得更干净的背景和更高的信噪比,使目标信号更加清晰锐利。
简化实验步骤,节省时间
特别是聚合物系统,通常只需在二抗孵育一步完成信号放大,比传统的三步法(二抗-链霉亲和素-显色)节省了大量时间,并减少了因步骤繁多而可能产生的误差。
更高的灵敏度
聚合物技术能在抗原位点聚集远超传统方法的酶分子,从而产生极强的信号放大效应,对于检测低丰度、弱表达的抗原具有显著优势。
非生物素检测系统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免疫检测的领域,尤其在以下情况中表现卓越:
根据样本类型选择:
根据实验灵敏度要求选择:
注意一抗种属来源:
品牌与试剂盒参考: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