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疫检测(如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领域,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因其极高的亲和力和信号放大能力而备受青睐。然而,由于内源性生物素干扰、或对生物素药物处理的样本存在干扰等问题,非生物素检测系统成为了重要的替代方案。但“替代”并不意味着“完美”,深入了解非生物素检测的弊端,对于成功完成实验至关重要。
与成熟的生物素系统相比,非生物素检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1. 灵敏度相对较低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弊端。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是一个天然的四级放大系统,一个抗体可以标记多个生物素,一个链霉亲和素又能结合多个酶分子,从而产生极强的信号放大效应。
2. 信号放大能力有限
对于需要极致灵敏度的应用(如石蜡切片中弱抗原的IHC检测、单细胞因子检测等),非生物素系统往往力不从心。虽然有如酪胺信号放大(TSA) 这类强大的非生物素放大技术,但其操作更复杂,成本更高,且并非所有非生物素检测都标配此类技术。
3. 可能面临高背景干扰
这取决于具体的标记物。
4. 抗体标记效率与稳定性问题
5. 灵活性与通用性降低
生物素系统提供了一个“通用型”的放大平台。你可以使用一种生物素标记的一抗,然后搭配统一的链霉亲和素检测试剂盒来检测多种靶标。
既然有这些弊端,为什么还要选择非生物素检测?因为它解决了生物素系统的核心痛点:
了解了弊端,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最大化非生物素检测的性能。
针对灵敏度低:
针对高背景:
针对稳定性和灵活性:
非生物素检测并非生物素系统的“劣质替代品”,而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选择。它的主要弊端——灵敏度、放大能力和灵活性方面的局限,是相对于强大的生物素系统而言的。
您的选择策略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