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疫学实验(如Western Blot、免疫组化、ELISA)中,我们经常使用“二抗”来放大信号,从而检测到微量的目标蛋白。如果您正在搜索“非生物素二抗”,很可能是在为实验中顽固的高背景或复杂的步骤而烦恼。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什么是非生物素二抗,它为何被广泛使用,以及如何为您的研究选择合适的二抗。
要理解“非生物素二抗”,我们首先要了解它所要替代的“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传统的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非生物素二抗:
简单比喻:
研究人员选择非生物素二抗,主要是为了解决生物素系统带来的以下几个痛点:
极大降低背景干扰——解决内源性生物素问题
简化实验流程——省时省力
避免交叉反应——提升特异性
成本效益
根据标记物的不同,非生物素二抗主要分为两大类:
酶标二抗
荧光标记二抗
特性 | 非生物素二抗 |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
---|---|---|
灵敏度 | 高(对于大多数应用足够) | 极高 |
背景 | 低(无内源性生物素干扰) | 可能较高(存在内源性生物素) |
实验流程 | 简单、快速(一步孵育) | 复杂、耗时(多步孵育) |
适用样本 | 所有样本,尤其适合富含内源性生物素的组织 | 内源性生物素含量低的样本 |
主要应用 | Western Blot, IHC, IF, ICC, ELISA, 流式 | 需要极限信号放大的应用(如检测极微量抗原) |
选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