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养学、食品科学和饲料工业等领域,准确测定生物素(维生素B7)的含量至关重要。在众多分析方法中,“生物素微生物法”是一种经典、可靠的方法。那么,它究竟测定什么?其原理和应用又如何呢?本文将为您全面解读。
简单来说,生物素微生物法是一种利用特定微生物的生长反应来定量测定样品中生物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它的直接测定对象就是生物素本身。无论是游离状态的生物素,还是样品中经过处理(如酶解、酸解)后从结合态释放出来的生物素,都可以通过该方法进行准确测量。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微生物营养学,非常巧妙:
选择“哨兵”菌株:实验需要选用一种对生物素具有绝对营养依赖性的微生物,即它必须在外界提供生物素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最常用的菌株是 《乳酸杆菌》(如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生长与浓度的关系:在特定、优化的培养条件下,该微生物的生长量与其所能利用的生物素含量呈正相关。培养基中生物素含量越高,微生物生长得就越旺盛。
量化生长指标:如何衡量“生长旺盛”呢?通常是通过测量培养液在一定时间后的浑浊度(吸光度) 来间接反映菌体的密度。浑浊度越高,说明微生物生长得越好,也就意味着样品中的生物素含量越高。
标准曲线定量:通过同时培养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生物素的标准溶液,可以绘制出一条“生物素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将待测样品获得的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即可精确计算出样品中生物素的含量。
生物素微生物法因其高特异性和准确性,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优势:
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