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如蛋白质组学、免疫检测(ELISA/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亲和纯化以及超分辨显微成像中,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因其极高的亲和力(Kd ~10⁻¹⁵ M)、特异性强和信号放大效应显著而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将生物素精准、高效地标记到目标蛋白上,是成功利用该系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本文将系统介绍生物素标记蛋白的常用方法、选择依据、详细操作步骤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助您轻松攻克标记难题。
在深入方法之前,理解其优势至关重要:
生物素标记蛋白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化学偶联法和酶学法。选择取决于蛋白的特性、可供标记的官能团以及实验目的。
方法一:化学偶联法(最常用)
该方法利用生物素化试剂与蛋白质表面特定氨基酸残基的反应性基团进行共价连接。
NHS酯法(标记伯胺:赖氨酸ε-氨基或蛋白N末端)
还原胺化法(标记醛基:通常用于糖蛋白)
马来酰亚胺法(标记巯基:半胱氨酸)
方法二:酶学法(位点特异性标记)
选择标记策略时,请遵循以下决策流程:
考虑因素 | 推荐方法 | 理由 |
---|---|---|
快速、通用、成本低 | NHS酯法 | 适用于大多数含赖氨酸的蛋白, protocol成熟,试剂易得。 |
需要保留蛋白活性 | 马来酰亚胺法(如果含可及巯基)或 酶学法(AviTag) | 避免随机标记在关键功能域,实现可控、特异的标记。 |
标记糖蛋白 | 还原胺化法 | 特异性标记糖链,远离蛋白核心区域。 |
标记程度均一 | 酶学法(AviTag) | 每个蛋白分子只标记一个生物素,结果高度均一,重复性好。 |
标记后需切割 | 选择含可切割间隔臂(如Disulfide)的生物素试剂 | 便于在亲和纯化后通过还原剂将生物素标签切下,获得天然蛋白。 |
材料准备:
标记步骤:
标记效率检测:
问题1:标记后蛋白发生沉淀
问题2:标记效率低
问题3:生物素化后蛋白活性丧失
问题4:背景信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