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实验,尤其是Western Blot、免疫荧光(IF)、免疫组化(IHC)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中,“二抗”和“生物素”是两种经常被提及的试剂。许多初入实验室的研究者常常会对这两个概念感到困惑:它们似乎都与信号放大有关,但又明显不是同一种东西。
那么,二抗和生物素究竟有何区别?在实验中又该如何选择?本文将为您彻底厘清这两个关键概念。
首先要明确最根本的一点:二抗是一种抗体,而生物素是一种小分子维生素(维生素H)。 这是它们所有区别的根源。
二抗:
生物素: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二抗想象成一个特派的信使,它的任务就是找到某个特定国家(一抗)的使者。而生物素则像一个万能魔术贴的公扣,可以粘在任何东西上,与之配对的母扣(亲和素)则拥有极强的结合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典型实验流程中是如何工作的。
1. 二抗的工作流程(直接法):
核心:抗原 → 一抗 → 带标记的二抗 → 检测
2.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工作流程:
核心:抗原 → 一抗 → 生物素化的二抗 → 带标记的亲和素 → 检测
从流程可以看出,二抗既可以独立作为检测工具(直接带标记),也可以作为生物素系统的组成部分(作为载体)。而生物素本身不能直接用于检测,它必须与亲和素系统配对使用。
特性 | 二抗 | 生物素 |
---|---|---|
化学本质 | 蛋白质(抗体) | 小分子维生素 |
主要功能 | 特异性结合一抗 | 高亲和力结合亲和素/链霉亲和素 |
在系统中的角色 | 桥梁、信号载体 | 通用标签、连接头 |
特异性 | 高,对特定物种来源的一抗有特异性 | 无,它是一个通用的化学基团 |
信号放大能力 | 一般 | 极强(一个亲和素可结合四个生物素) |
使用方式 | 可直接偶联标记物使用 | 必须与亲和素系统联用 |
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物素和二抗非但不是对立关系,反而是“黄金搭档”。通过将生物素标记在二抗上,我们创造出了生物素化的二抗。这样就将二抗的特异性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超高信号放大能力结合了起来,实现了 “1+1 > 2” 的效果。
选择普通标记二抗(直接法)的情况:
选择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间接法)的情况:
可以不用二抗,直接把生物素标记在一抗上吗?
生物素的缺点是什么?
我应该先尝试哪种方案?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