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酰化是一种强大的生物化学技术,通过生物素酰化酶(如BirA酶)将生物素共价、特异性地连接到目标蛋白上。这种标记为后续的分离、检测和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通用“把手”。本文将详细解析生物素酰化酶实验的完整流程,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理、优化策略和常见问题。
与化学标记法相比,酶法生物素酰化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优点。
步骤1:反应体系配制
在一个无菌的微量离心管中,按以下推荐比例和顺序加入各组分:
组分 | 体积/用量 | 终浓度 |
---|---|---|
去离子水 | 补足至总体积 | - |
10× 生物素酰化缓冲液 | 1/10 总体积 | 1× |
目标蛋白(带AviTag) | 10-100 μg | 5-50 μM (建议) |
生物素 | 1-10 μL | 50-100 μM |
BirA酶 | 1-5 μL | 按产品说明书推荐 |
步骤2:孵育反应
步骤3:终止反应与去除多余生物素
反应完成后,需要去除反应缓冲液中的ATP、Mg²⁺和未反应的生物素,因为它们会干扰下游应用。
验证标记效率:
下游应用:
问题1:标记效率低
问题2:非特异性结合
问题3:蛋白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