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鸡蛋的营养时,蛋白质、维生素等总是首先被提及。然而,一个名为“抗生物素”的物质也常常引起关注和疑问。它到底是什么?吃鸡蛋会不会因为它而导致营养流失?这篇文章将为您全面揭开蛋类抗生物素的神秘面纱。
抗生物素,也称为“亲和素”,是一种存在于生蛋清中的糖蛋白。它本身对人体无害,但它有一个特性:能够以一种极强的、不可逆的方式与一种叫做“生物素”的维生素结合。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在能量代谢、脂肪合成、血糖稳定以及维持皮肤、头发和指甲健康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当抗生物素与生物素结合后,会形成肠道无法吸收的复合物,从而导致食物中的生物素无法被身体利用。
1. 主要风险:导致生物素缺乏
理论上,长期、大量地食用生蛋清,会使摄入的抗生物素与体内及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可能引发生物素缺乏症。生物素缺乏的症状可能包括:
2. 关键点:风险被高估了吗?
对于大多数饮食均衡的人来说,风险极低。原因有三:
需要特别警惕的人群是那些长期依赖生鸡蛋作为蛋白质主要来源的健身人士,或严格遵循生食饮食且食谱单一的人。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鸡蛋彻底煮熟。
科学原理:抗生物素是一种对热不稳定的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变性),从而失去与生物素结合的能力。
总结来说,关于蛋类抗生物素,您需要记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