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领域,将生物素与蛋白偶联是一项关键技术。它广泛应用于ELISA、Western Blot、免疫沉淀、流式细胞术以及基于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的检测与纯化系统。一个最常见且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蛋白与生物素的标记比例应该是多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取决于您的具体应用和目标。本文将深入探讨标记比例的核心概念、如何确定最佳比例、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推荐范围,以及实验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我们所说的标记比例,通常指的是投入反应的生物素与蛋白的摩尔比。例如,一个10:1的比例,意味着在反应体系中,您加入了10倍于蛋白摩尔数的生物素试剂。
这个比例直接影响最终偶联物上连接的平均生物素数量,即****平均每个蛋白分子上标记的生物素分子数。
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成败:
比例过低(< 3:1):
比例过高(> 20:1):
虽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例,但根据普遍经验,可以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抗体标记(用于ELISA、WB、IHC、Flow Cytometry)
酶标记(如HRP、AP)
亲和纯化中的捕获蛋白(如生物素化受体、DNA结合蛋白)
多价展示与高灵敏度检测
通用起始点:对于大多数未知的应用,从 5:1 的摩尔比开始进行条件优化是一个安全且有效的选择。
最佳比例需要通过实验优化来确定。 以下是标准的操作流程:
通过比较不同比例下蛋白的活性和检测性能,您就能找到最适合您实验体系的那个“甜蜜点”。
蛋白与生物素的标记比例是平衡检测灵敏度与蛋白活性的关键。请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