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物素”和“啤酒”这两个词同时出现时,不免让人产生一丝好奇。一个是现代人热衷的护肤护发补充剂,另一个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酒精饮料。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关联?探寻二者的来源、历史,以及它们在现代健康生活中的交汇点,能为我们带来不少有趣的发现。
来源与发现史: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B7或维生素H(H源自德文“皮肤”一词),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它的发现历程堪称一段科学侦探故事。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研究实验动物的饮食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症:老鼠长期摄入生蛋清会导致皮肤炎、脱毛和神经损伤,而煮熟蛋清或喂食动物肝脏却能治愈。这种“蛋清损伤”现象背后的原因,直到1936年才被揭开。科学家发现,生蛋清中含有一种名为“抗生物素蛋白”的物质,它会紧密地结合生物素,阻止其在肠道中被吸收。而肝脏和酵母中则富含一种可以中和这种毒素的因子,这个因子最终在1940年被分离并命名为“生物素”。
因此,生物素的自然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存在于:
它在人体内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于维持皮肤、头发、指甲的健康,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都至关重要。
来源与酿造历史:
啤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公认的说法是,啤酒最早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由苏美尔人偶然发现。他们储存的谷物受潮发芽,自然发酵后形成了最原始的啤酒。苏美尔人甚至为此创作了《啤酒女神颂歌》,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啤酒酿造方法的文献。
啤酒的基本酿造原料非常简单:
从古埃及人到中世纪欧洲的修道士,啤酒的酿造技术不断精进,从家庭作坊走向工业化生产,最终成为今天风靡全球、风格多样的饮品,被誉为“液体面包”。
了解了各自的背景,我们再来探讨它们之间的核心关系。这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1. 喝啤酒能补充生物素吗?
答案是:能,但贡献微乎其微,且得不偿失。
啤酒的原料——酵母,是生物素的绝佳来源。在酿造过程中,酵母确实会释放一部分生物素到酒液中。因此,啤酒中含有微量的生物素。
然而,含量非常低。一杯(约350毫升)普通啤酒所能提供的生物素,可能仅占人体每日所需量的1%左右。相比之下,吃一小把坚果或一个煮熟的鸡蛋,其生物素含量要远高于此。试图通过喝啤酒来补充生物素,就如同想通过吃薯片来补充维生素C一样不切实际。更重要的是,啤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含有“空热量”,过量饮用会对肝脏、新陈代谢和整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远远超过那一点点生物素可能带来的益处。
2. 啤酒酵母是补充生物素的好选择吗?
答案是:是的,但要注意形式。
这里需要明确区分“啤酒”和“啤酒酵母”。我们通常购买的营养补充剂“啤酒酵母粉”,是经过清洗、干燥、灭活的酿造用酵母。它不含酒精,是营养高度浓缩的产物,富含B族维生素(包括生物素)、蛋白质、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因此,作为膳食补充剂的啤酒酵母,是补充生物素的优秀天然来源。而作为饮品的啤酒,则不是。
总结而言,生物素和啤酒的关联,更像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它们的联系源于酿造原料——富含生物素的酵母。但作为最终产品,啤酒并非生物素的有效来源。理解这一点,能帮助我们在追求健康与享受生活之间,做出更清晰、更科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