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研究中,融合标签技术极大地简化了蛋白质的纯化过程。其中,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因其近乎不可逆的结合亲和力(Kd ≈ 10⁻¹⁵ M)而成为最强大、最特异的工具之一。如果您正在搜索“纯化带生物素的蛋白质”,那么您很可能正在计划或优化一个相关实验。本文将系统性地为您解析整个纯化流程,从原理、方法选择到疑难解答。
生物素(Biotin)是一种小分子维生素(维生素B7)。生物素标签通常是一个由15个氨基酸(AVI标签)组成的短肽,它可以被生物素连接酶(BirA)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地生物素化,即在某个特定赖氨酸残基上共价连接一个生物素分子。
这个系统的纯化基石是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或其类似物(如亲和素Avidin、中性链霉亲和素NeutrAvidin)。它们是一个四聚体蛋白,每个单体都能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地结合一个生物素分子。这种结合力远超大多数抗原-抗体的结合,因此能实现极其严格和高效的洗脱条件,获得高纯度的目标蛋白。
根据生物素化发生的地点,纯化策略主要分为两类:
1. 体内生物素化
这种方法在表达宿主(如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内完成生物素标记。通常需要:
纯化方法:亲和层析(使用固定化链霉亲和素树脂)
这是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步骤如下:
2. 体外生物素化
如果表达宿主无法实现高效生物素化,或者需要更精确的控制,可以选择先纯化带AVI标签的蛋白,然后在试管中进行生物素化反应。
Q1: 为什么我的蛋白结合不上柱子?
Q2: 为什么洗脱不下来蛋白?或者洗脱效率低?
Q3: 洗脱产物中含有游离生物素,如何去除?
竞争性洗脱后,游离生物素会与目标蛋白混合。去除方法包括:
Q4: 生物素标签会影响我的蛋白功能吗?
生物素和AVI标签都非常小,通常对蛋白结构和功能影响极小。但仍建议通过功能实验验证纯化后的蛋白活性,并与用其他方法纯化的蛋白进行比较。
利用生物素标签纯化蛋白是一个极其强大和特异的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