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管理是确保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关键一环。其中,生物素(维生素B7或维生素H)虽需求量不大,但其作用却举足轻重。一旦缺乏,会引发一系列皮肤、蹄部及生产性能问题,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本文将深入剖析畜禽缺乏生物素的原因,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
了解缺乏原因是预防的第一步。畜禽生物素缺乏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日粮摄入不足(最主要原因)
肠道吸收障碍
机体消耗与需求增加
药物干扰
识别缺乏症状有助于早期干预:
家禽(鸡、鸭等):
猪:
反刍动物(牛、羊):
防治生物素缺乏必须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综合策略。
1. 科学配制日粮(核心措施)
* 额外添加: 在基础日粮中直接添加稳定性好、利用率高的包膜生物素预混剂。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添加量应根据动物种类、生长阶段和生产水平科学计算。
* 选择优质原料: 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和霉菌毒素吸附剂。
2. 改善饲养管理
* 保障肠道健康: 通过添加益生菌、酸化剂等维护肠道菌群平衡,确保吸收功能正常。
* 减少应激: 提供舒适、稳定的饲养环境,在应激前后可适当提高维生素(包括生物素)的添加量。
* 关注蹄部健康: 保持圈舍地面干燥、平整,定期检查畜禽的蹄部状况,及时发现早期问题。
3. 针对性治疗方案
* 一旦发现缺乏症状,应立即在兽医或营养师指导下,提高日粮中生物素的添加水平,通常治疗剂量是预防剂量的2-3倍。
* 对于已出现蹄部严重损伤的个体,需要进行局部处理,如清洗、消毒、包扎,并单独饲养,防止继发感染。
额外添加生物素看似增加了饲料成本,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总结
畜禽生物素缺乏是一个可防可控的营养代谢问题。养殖户应充分认识到生物素的重要性,通过科学日粮配方、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和及时的临床观察,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投资于关键微量元素的补充,就是投资于畜禽的健康和养殖场的长期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