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或维生素B7,是畜禽和水产动物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尽管需求量微小,但其在动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全面解析生物素在饲料中的应用,帮助养殖户和从业者科学、高效地利用这一关键营养素。
动物机体自身合成生物素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在现代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动物无法从自然行为(如觅食、食粪)中获取足量生物素,因此必须通过饲料额外补充。其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与物质代谢: 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直接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维护蹄部/爪部和皮肤健康: 这是生物素最广为人知的功能。它能促进蹄角蛋白的合成,增强蹄部角质层的强度和韧性。
改善繁殖性能:
提高抗应激能力: 生物素通过维持稳定的能量代谢和健康的皮肤黏膜屏障,帮助动物应对断奶、转群、高温高湿等应激挑战。
不同物种、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生产目标的动物,对生物素的需求量差异显著。
家禽(肉鸡、蛋鸡、种鸭):
猪(特别是母猪和种公猪):
反刍动物(奶牛、肉牛、羊):
水产动物(鱼、虾):
识别生物素缺乏症是养殖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常见缺乏症状包括:
添加形式: 饲料中添加的是稳定性极高的D-生物素,主要有1%、2%和纯品等不同浓度的制剂,方便在预混料和配合饲料中均匀混合。
适宜添加量: 添加量并非一成不变。需综合考虑:
稳定性与拮抗物: 商品化D-生物素稳定性较好,但仍需注意饲料加工中的高温、高压以及重金属离子可能造成的损失。避免使用含抗生物素蛋白的变质原料。
Q1:常规饲料原料中本身就含有生物素,为什么还要额外添加?
A:天然原料中的生物素含量变异大,且利用率普遍不高。现代养殖追求的是精准营养和高生产性能,仅靠原料中的含量无法满足动物需求,额外添加是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必要措施。
Q2:添加生物素的经济效益如何?
A:这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虽然增加了微小的饲料成本,但能通过减少蹄病淘汰、提高繁殖效率、改善饲料转化率、降低死亡率和药费等方式,带来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
Q3:生物素添加是否越多越好?
A:不是。生物素是水溶性维生素,过量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中毒风险极低。但盲目超量添加只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最佳策略是“按需添加”, 根据动物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添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