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学、免疫检测和诊断技术领域,我们经常需要高效、灵敏地检测目标分子。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使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这个系统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将生物素“安装”到抗体上。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为您解析生物素与抗体结合的整个过程、不同方法及其应用要点。
在了解“如何结合”之前,我们先明白“为什么能结合”。
简单来说,整个过程就是:
抗体(导航) + 生物素(连接头) + 链霉亲和素-酶/荧光素(信号放大器) = 一个高灵敏度的检测工具。
因此,将生物素连接到抗体上,就是为了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强大的放大效应,极大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生物素本身不能直接与抗体连接,需要一个“桥梁”——生物素化试剂。这些试剂一端是能与抗体反应的基团,另一端是生物素分子。最常用、最经典的方法是化学偶联法。
核心步骤:
根据所使用的生物素化试剂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策略:
1. 氨基定向生物素化(最常用)
2. 巯基定向生物素化
3. 糖基定向生物素化
除了化学法,还有 enzymatic 方法吗?
是的,例如使用生物素连接酶(如BirA酶),它可以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如Avitag™),并将生物素特异性地连接到该序列中的一个赖氨酸上。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位点特异性、一对一的标记,完美避免随机标记带来的问题,但成本较高,需要对抗体基因进行改造。
选择哪种标记策略,取决于您的实验需求:
成功标记后,还需进行验证:
储存建议:生物素化抗体应分装后于-20℃冻存,避免反复冻融。可加入稳定剂如BSA或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