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诊断检测和生物技术领域,将生物素连接到探针(如DNA、RNA、蛋白质或抗体)上是一个常见且关键的技术。生物素(维生素H)与链霉亲和素之间具有极高的亲和力,这种结合是自然界中最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通过链霉亲和素上偶联的报告分子(如酶、荧光基团、磁珠)来轻松、灵敏地检测探针。
那么,生物素究竟是如何连接到探针上的呢?其核心方法主要分为化学偶联法和酶促标记法两大类。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探针的类型和具体的实验需求。
化学偶联法适用于标记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蛋白质、抗体或其他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分子。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生物素衍生物上的活性基团与探针分子上的特定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常用的生物素衍生物和连接策略包括:
氨基标记:
巯基标记:
羧基标记:
化学偶联法的优缺点:
酶促标记法主要用于在体外对DNA或RNA探针进行标记。该方法利用酶的生物催化活性,将带有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底物掺入到新合成的核酸链中。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制备长链的、高灵敏度的探针。
缺口平移法
随机引物法
PCR标记法
体外转录法(用于RNA探针)
酶促标记法的优缺点:
探针类型 | 推荐方法 | 关键考虑因素 |
---|---|---|
合成的寡核苷酸(<50nt) | 化学偶联法(氨基标记) | 简单、高效,可在DNA合成仪上直接完成。 |
长链双链DNA | 酶促法(缺口平移、随机引物、PCR掺入法) | 标记密度高,信号强,适合印迹杂交。 |
PCR产物(需末端标记) | 5‘端生物素标记的引物 | 标记位置精确,每个分子标记数一致,利于定量和固定。 |
RNA探针 | 酶促法(体外转录) | 可获得高比活性的单链RNA探针。 |
蛋白质、抗体 | 化学偶联法(氨基或巯基标记) | 需优化标记条件,避免影响蛋白的抗原结合活性。 |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标记反应完成后,去除未掺入的生物素或生物素试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未反应的生物素会竞争性地结合链霉亲和素,严重降低检测信号的强度和信噪比。常用的纯化方法有:乙醇沉淀、凝胶过滤层析、旋转柱脱盐等。
验证标记是否成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