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和生化试剂,在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和诊断试剂制备中应用广泛。然而,生物素本身不耐高温高压,无法采用常规的湿热灭菌法。因此,“过滤除菌”成为了制备无菌生物素溶液的首选和必需方法。本文将详细解答生物素过滤除菌的全过程,包括原理、步骤、关键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
这是理解整个操作的基础。生物素(维生素B7)是一种对热相对敏感的小分子有机物。标准的高压蒸汽灭菌(如121°C,20分钟)会导致其化学结构发生改变或降解,从而使其生物活性显著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过滤除菌是一种物理方法,它利用微孔滤膜(通常孔径为0.22微米)来截留溶液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而允许溶液和生物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这种方法在常温或低温下进行,完美地保护了生物素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以下是以实验室中常见的无菌操作流程为例,逐步说明如何对生物素溶液进行过滤除菌。
是的。选择正确的滤膜材质(亲水性、低吸附)和孔径(0.22μm)是确保生物素活性不受损失且溶液达到无菌状态的核心。
这通常意味着滤膜被堵塞。可能的原因有:
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无菌测试。可取少量过滤后的溶液,接种到细菌培养基(如LB肉汤)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3天,观察是否出现浑浊。若无浑浊生长,则表明无菌操作成功。
这取决于溶液成分和储存条件。溶于超纯水的生物素溶液在4°C避光条件下通常可保存数周。但为避免反复冻融和污染,建议小剂量分装,并尽快使用。含有其他营养成分的溶液(如培养基)保存时间会更短。
对于热敏感的生物素,过滤是唯一可靠且常用的实验室方法。伽马射线辐照也可用于固体粉末的灭菌,但需要专业设备,不适合常规实验室操作。
生物素溶液的过滤除菌是一个标准但要求细致的实验室技术。其成功关键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