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和诊断领域,我们经常需要追踪特定的DNA、RNA或蛋白质。这时,“探针”就成为了我们的“侦察兵”,而“生物素”则是为这个侦察兵安装的“信号发射器”。将生物素高效、稳定地连接到探针上,是实现高灵敏度检测的关键步骤。本文将全面解析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常用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理解我们为何选择生物素。生物素(Biotin,又称维生素H)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性:它能与亲和素(Avidin)或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以近乎不可逆的方式紧密结合(Kd ≈ 10^-15 M),这种结合力是自然界中最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
因此,标记策略的核心是:
根据探针的类型(寡核苷酸、蛋白质或其他)和实验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标记策略:
1. 化学合成法(适用于DNA/RNA寡核苷酸探针)
这是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主要在DNA合成仪上自动完成。
2. 酶学法(适用于长片段DNA/RNA,如PCR产物、cDNA等)
当探针是较长的双链DNA或RNA时,无法通过化学合成直接引入生物素,就需要借助酶的催化作用。
3. 化学偶联法(适用于蛋白质、抗体或已有探针的标记)
对于蛋白质类探针,或需要对已经合成好的寡核苷酸进行标记,则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偶联。
4. 点击化学法(新兴、高效的方法)
这是一种模块化、高选择性的生物偶联技术,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选择?
标记后必须纯化: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反应后都可能存在未反应的生物素或小分子试剂。这些游离的生物素会严重干扰后续实验,因为它们会竞争性地与链霉亲和素结合,导致信号减弱或背景增高。务必使用乙醇沉淀、脱盐柱、透析等方法进行纯化。
验证标记效率: 可以通过点渍法进行简单验证:将标记产物系列稀释后点在尼龙膜上,用链霉亲和素-酶结合物和底物进行显色,与已知浓度的生物素标记标准品对比,估算标记效率。
Q1: 一个探针上可以连接多个生物素吗?
Q2: 生物素标记会影响探针的杂交效率吗?
Q3: 实验中出现高背景怎么办?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