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机合成或天然产物提取中,当产物或中间体是生物素时,薄层色谱(TLC)是监测反应进程和检验纯度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然而,生物素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点板时确实会让不少实验者感到困惑。本文将全面详细地解答生物素点板的完整流程、关键技巧和常见问题。
在开始具体步骤前,理解生物素的特性是关键:
这三大特性决定了生物素的点板方法需要特别处理。
第一步:样品准备(溶解)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溶解不当会导致点样斑点扩散、拖尾或根本点不上样。
操作建议: 取少量样品(约1 mg)于离心管中,加入几滴DMSO,涡旋或超声使其完全溶解。溶液浓度建议在1-10 mg/mL。
第二步:选择与点样
第三步:配置展开剂(流动相)
由于生物素极性大,需要采用极性较强的展开剂系统。以下是几种常用且有效的配方,按极性从低到高排列:
第四步:展开与吹干
将点好样的TLC板放入盛有展开剂的展开缸中,盖好盖子。待展开剂前沿上升到距顶端约1 cm时,取出TLC板,用铅笔立即标记前沿位置。然后,用吹风机彻底吹干TLC板,务必除去所有溶剂,特别是极性大的甲醇和酸/碱,否则会影响显色。
第五步:显色(最关键的一步)
由于生物素没有紫外吸收,必须通过化学显色法来观察斑点。
首选通用方法: 碘缸显色。
强效氧化显色法(破坏性、永久):
专属性方法: 2,4-二硝基氟苯(DNFB)试剂。生物素分子中的脲基结构可以与DNFB反应,生成有颜色的衍生物。但这属于更专业的检测方法。
显色流程建议: 先尝试碘缸,如果效果不明显或不持久,再使用磷钼酸加热法,这是最可靠的组合。
Q1: 点样后斑点扩散很大,或者拖尾严重?
Q2: 展开后,在紫外灯下什么都看不见?
Q3: 显色后斑点很大、不圆,或者Rf值计算不准?
Q4: 我应该期待生物素的Rf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