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维生素B7)与亲和素/链霉亲和素之间的高亲和力结合,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强大、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当它与荧光成像技术结合时,便形成了检测灵敏度极高、信噪比出色的生物素荧光成像技术。无论您是初入实验室的新手,还是希望优化实验方案的资深研究员,本文将为您系统梳理从原理、操作到问题排查的完整指南。
生物素荧光成像的成功,基于一个经典的“桥接”策略:
第一步:生物素化
首先,利用生物素化试剂(如NHS-生物素)将生物素分子共价连接到您想要研究的目标分子上(如抗体、蛋白质、核酸等)。这个过程称为“生物素标记”。被标记的分子即成为“生物素化探针”。
第二步:荧光标记
然后,使用预先连接了荧光染料(如FITC、Cy3、Alexa Fluor系列等)的链霉亲和素。链霉亲和素对生物素有极高的亲和力(解离常数Kd ≈ 10^-15 M),结合速度快且不可逆。
第三步:成像检测
当生物素化探针与目标结合后,加入荧光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它会像“桥梁”一样,一端牢牢抓住生物素化探针,另一端则带着明亮的荧光信号。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和成像。
优势总结:
以下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基于生物素的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生物素化试剂:
荧光探针:
生物素荧光成像技术应用极其广泛:
高背景噪音
信号弱或无信号
非特异性染色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