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又称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维生素。它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在维持皮肤、头发健康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方面至关重要。因此,准确测定食品中的生物素含量,对于评估食品营养价值、强化食品质量控制以及指导消费者膳食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检测方法中,微生物法 被国际公认为测定食品中生物素的经典、可靠且高灵敏度的方法。本文将深入解析微生物法的原理、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
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微生物法的基本原理是:选择一种必须依赖生物素才能生长的微生物菌株,在除生物素外所有营养物都充足的培养基中,该微生物的生长程度与培养基中生物素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
常用的实验菌株:
最常使用的是 阿拉伯乳酸杆菌,也有使用 植物胚芽乳杆菌 等。这些菌株自身不能合成生物素,其生长完全依赖于外界提供的生物素。
定量逻辑:
通过测量微生物生长后的代谢活性(如产酸量)或菌体密度(如浊度),与已知浓度的生物素标准溶液制成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生物素的含量。
整个测定过程严谨而细致,主要步骤包括:
1. 样品前处理: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目的是将食品中结合态的生物素(常与蛋白质结合)完全释放出来,变成游离态,才能被微生物利用。
2. 培养基制备:
配制不含生物素,但含有碳源、氮源、矿物质和所有其他必需维生素的基础培养基。
3. 标准曲线的制作:
4. 样品测定:
5. 生长指标的测定与计算:
微生物法虽然可靠,但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特性 | 微生物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
原理 | 基于微生物生长 | 基于物理化学分离与检测 |
检测物 | 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素 | 所有具有特定结构的生物素及其类似物 |
灵敏度 | 极高 | 高 |
特异性 | 高(对生物活性) | 高(对化学结构) |
成本 | 较低(无需昂贵仪器) | 高(仪器和维护成本高) |
操作复杂度 | 高(流程长,需无菌操作) | 相对简单、快速 |
适用性 | 适用于各类复杂基质的食品 | 更适合成分相对简单的样品或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