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核酸探针是实现特异性检测的关键工具。而生物素(Biotin)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示踪标记物,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系统相结合,被广泛应用于Southern/Northern blot、原位杂交、基因芯片及诊断检测中。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制备生物素化核酸探针的几种核心方法,并深入探讨其纯化、验证策略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实验指南。
制备生物素化探针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化学合成法、酶促标记法和末端标记法。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您的探针长度、所需标记密度、实验成本以及设备条件。
1. 化学合成法(最常用、最灵活)
该方法在利用DNA合成仪合成 oligonucleotide(寡核苷酸)探针时,直接引入带有生物素修饰的磷酸酰胺单体(Biotin phosphoramidite)。生物素通常通过一个长的 spacer arm(如C6或C12)连接到核苷酸上,以确保其在后续与链霉亲和素结合时不会产生空间位阻。
2. 酶促标记法(适用于长链DNA探针)
该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酶学反应,将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如Biotin-11-dUTP)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
3. 末端标记法(适用于特定末端修饰)
该方法仅将生物素标记在探针的3‘或5’末端,适用于需要低标记密度或特定末端功能的实验。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粗产物中都含有未标记的探针、未掺入的生物素核苷酸、盐离子等杂质,必须进行纯化。
Q: 标记效率不高怎么办?
Q: 背景信号过高怎么办?
Q: 杂交灵敏度低怎么办?
Q: 如何储存生物素化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