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免疫组化(IHC)实验中,当您搜索“生物素”这个关键词时,背后通常隐藏着几个核心需求:您可能想了解它的基本原理,更可能是在实验中遇到了诸如背景染色深、非特异性着色等问题,并急切地寻找解决方案。本文将全面解析生物素系统在免疫组化中的应用,助您彻底攻克相关实验难题。
生物素本身并非直接用于标记抗体,而是作为一个极其强大的放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个系统被称为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 BAS)。
生物素(Biotin):一种小分子的维生素(维生素B7),可以非常容易且稳定地共价结合到抗体(如一抗或更常见的二抗)上,而几乎不影响抗体本身的活性。这种带有生物素的抗体被称为“生物素化抗体”。
亲和素(Avidin) & 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工作流程(以间接法为例):
优势:由于一个链霉亲和素分子可以结合多个生物素分子,且一个生物素化二抗上又标记有多个生物素,这套系统实现了信号的级联放大,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特别适用于表达量低的靶标。
使用生物素系统最常见、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内源性生物素造成的非特异性背景染色。
问题根源:内源性生物素
许多组织和细胞本身就含有丰富的生物素,尤其是在肝脏、肾脏、乳腺、脂肪组织、甲状腺、大脑等中。如果实验前不进行阻断,后续加入的链霉亲和素会直接与这些内源性生物素结合,导致强烈的背景着色,严重干扰结果判读。
解决方案:内源性生物素阻断步骤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预处理步骤。通常在滴加一抗之前进行。
其他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IHC方法主要有两种,了解其区别有助于您选择最佳方案:
SP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Method):
即“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也就是上述原理中描述的三步法。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流程相对简单,背景较低。
ABC法(Avidin-Biotin Complex Method):
即“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在第二步之后,需要先提前将亲和素和生物素标记的酶(Biotinylated Enzyme) 混合,形成一个大分子的ABC复合物(每个亲和素分子同时结合着生物素化酶和未结合的生物素结合位点),再将这个复合物滴加到切片上与生物素化二抗结合。
特点:形成的复合物更大,理论上灵敏度比SP法更高,但流程多一步,操作稍复杂,且更容易因内源性生物素产生背景。
由于内源性生物素问题的存在,近年来许多实验室开始转向非生物素放大系统,尤其是对于富含内源性生物素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