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识别与检测领域,适配体(Aptamer)因其高特异性、易合成和修饰的独特优势,已成为抗体的有力竞争者。而将适配体与生物素(Biotin)连接,则如同为这位“精准制导”的侦察兵配备了“万能抓钩”,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边界。本文将深入探讨适配体连接生物素的原理、方法、关键考量及其广泛应用,为您全面解析这一关键技术。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是一种小分子维生素。其核心价值在于它与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或亲和素(Avidin) 之间具有极高亲和力(Kd ≈ 10⁻¹⁵ M),这种结合是目前已知最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之一,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将适配体生物素化,主要为了实现以下功能:
主要有两种策略:合成后连接和合成中标记。
1. 合成后连接(Postsynthetic Conjugation)
这种方法是在适配体化学合成完成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生物素分子连接到适配体上。
2. 合成中标记(On-Solid-Phase Incorporation)
这种方法是在适配体通过DNA/RNA合成仪进行化学合成时,直接在序列的特定位置(通常是5‘端或3’端)引入一个已经预先连接好生物素的亚磷酰胺单体。
如何选择?
1. 连接后适配体活性会丧失吗?
这是最核心的顾虑。生物素化可能会影响适配体的二级结构和结合能力。
2. 生物素与适配体的比例(标记效率)是多少?
对于合成后连接,需要优化反应物的摩尔比(通常Biotin-NHS大大过量),并通过HPLC或质谱来验证标记效率和产物纯度。对于合成中标记,产品通常保证>95%的标记效率。
3. 如何避免非特异性结合?
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化适配体本身可能在某些体系(如含有生物素的血清样本)中产生非特异性吸附。
诊断检测(Detection):
分离纯化(Separation/Purification):
生物传感与成像(Biosensing & Imaging):
将适配体与生物素连接是一项强大而 versatile 的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